北交所“后备军”持续高质量扩容。数据显示,1月份至2月份,28家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并获受理,整体业绩指标表现优异、创新驱动属性突出、投资机构认可度持续提高,多数选择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、合伙人常春林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这表明优秀企业特别是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上市融资渠道不断拓宽。随着北交所市场生态不断优化,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将持续提升,预计2024年北交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超150家。
“后备军”业绩指标优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经统计,上述28家新受理的申请挂牌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平均数为3.59亿元,净利润平均数为3375.70万元,高于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水平。其中,超五成企业达到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,其中广西百菲乳业股份有限公司、重庆广电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分别过亿元。
与此同时,创新驱动属性突出。新受理项目近九成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,约三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约五成是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新受理企业2022年研发费用平均数为1455.34万元,高于挂牌公司1027.21万元平均水平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此外,投资机构认可度持续提高。新受理项目五成以上已获得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,高于去年同期水平(24%)。企业申报挂牌到申报上市节奏加快,超五成企业申请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,高于去年同期申请挂牌同时进层占比7%的水平。
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表示,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阵地,承担着培育中小企业的主要职责,其融资环境更适合处于初创期、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,是新兴行业中小企业、初创企业的融资优选平台之一。
上市路径进一步畅通
2023年9月份,“深改19条”发布,进一步畅通北交所上市路径。一是优化了“连续挂牌满12个月”的执行标准。明确发行条件中“已挂牌满12个月”的计算口径为“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”,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,加大了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,降低市场成本、明确各方预期。二是,引入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制度,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。
据北交所官网统计,当前共有114家企业排队在北交所上市,包括2家已受理、68家已问询、31家中止以及5家通过上市委会议、8家提交注册。
截至3月28日记者发稿时,北交所共有246家上市公司,总市值为3615.77亿元。从33家公司已披露的2023年年报来看,整体业绩增势良好。其中,8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,19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,同享科技等3家公司净利润实现翻番。
“北交所作为新兴市场,上市门槛相对较低,吸引了更多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前来融资。”常春林表示,未来在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的同时,还应进一步改善流动性,增强投资者获得感。
(责任编辑:朱赫)
免责声明: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- 央行加码逆回购呵护流动性 资金面平稳跨季基本无虞
- 潘功胜:中国愿与各方共同构建更有效的金融安全网
- 自然资源部:全国累计办理不动产带押过户业务近17万件
- 交通运输部:充电设施远远不足 进一步增加充电桩数量
- 氢能汽车商用进程加速 前三个月招标量已超去年全年

- 加快产业四大转型 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迸溅思想火花
- 春招市场逐渐升温: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抢招技术人才
- 全球生物技术融资回暖 药明生物能否走出“至暗时刻”
- 有人转身离场 有人兴趣正浓 基金直销行至分岔路口
- 车主遭遇烦恼 险企成本增加 新能源车险寻求破局之道
编辑推荐

杏花绽放春意浓

蓝莓飘香富农家

广西梧州举办开茶节

济南春日樱花盛开
文章排行
- 锚定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系列政策即将发力
- 解读2024年中央预算公开——预算“晒”得细 “花钱”必问效
- 博鳌报告:今年亚洲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.5%左右 AI带来新机遇
- 未生病的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否“吃亏了”?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居民医保参保答记者问
- IPO持续“零上会” 新股发行重质胜于重量
- “三桶油”2023年日赚9.46亿元 大手笔分红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
-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收复“7.2”关口 专家:人民币汇率环境偏有利
- 资产再配置迹象显现 宏观变局下全球资金流向何方
- 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 黄金价格屡创新高
- 2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79.1万辆 市场份额近60%

推荐阅读:
焦炭期货11月2日主力小幅下跌0.80% 收报2421.5元